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观察:现状与前瞻——基于CNKI和CSSCI文献的考察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观察:现状与前瞻——基于CNKI和CSSCI文献的考察

吉林财经大学 张欢予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学界对乡村振兴的研究也日趋活跃。本文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的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对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现状

1. 研究机构与群体

重点高校和部属研究机构是我国乡村振兴研究中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大多数学者都有其所属的研究机构,如果说单个学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反映的是其个体实力,那么机构发文量和被引量则体现了该机构所有学者,甚至是该机构整个学科的实力状况。而通常“核心期刊一般通俗的描述为每一学科发文量大、品质高、最能代表研究水平和趋势,被读者重视和认可的那部分期刊”。而CSSCI期刊作为当前学界普遍公认的核心来源期刊,总体上体现着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质量。因此,笔者对CSSCI期刊相关主题的研究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CSSCI论文发文量和被引量排序前30位的机构当中,高校分别占了21位和19位,比例达到了70%和63%。高校无论是从发文数量还是发文质量来看,都是乡村振兴研究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在CSSCI论文高发文量高校中,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比例大约为6∶3∶1,东部地区高校占到六成之多,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则只占了余下四成。从乡村振兴CSSCI论文高被引单位排名来看,东部地区的高校所占比例则达到70%多。这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学术研究实力和影响力的差异。我国高等教育力量在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西部“双一流”等重点高校偏少,一定程度影响了西部地区高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力度。在CSSCI论文发文量和被引量排序前30位的机构当中,北京地区的高校分别占到了5所和6所,居于首位,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时位列CSSCI论文高发文量和高被引量排名前30表单。可以发现,乡村振兴CSSCI论文高发文量和高被引量的高校主要是“双一流”高校。当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享有盛名的“国字号”和部属研究机构,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要单位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中坚力量。这些机构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研究力量有待加强。高校在乡村振兴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发文量和被引量均排名前列,还涌现出了一批长期专注于农村研究的知名专家。同时,政府系统、科学院系统及党校系统的研究人员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究,形成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格局。

2. 研究议题

当前乡村振兴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乡村政治、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等。研究议题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等多个方面。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发现,“乡村振兴”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15年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在武汉主办的首届“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该次论坛围绕“社会治理创新”的主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而其中首个分论坛的主题便是“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2016年出现了两篇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分别是《振兴乡村的探索及其启示》和《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但有趣的是,这两篇较早涉足乡村振兴研究的文献作者并不是来自于政治、经济、社会等社会科学领域,而是分别出自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和城乡建设部”,且均发表于“建筑科学与工程”类的理工科刊物上。总体来看,乡村振兴的话语表述在此阶段虽被一些研究者使用,但在使用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笼括性特征,概念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未被做出明确的规定性界定和学理性阐释,大体上与“乡村复兴”“乡村建设”等词义内涵相似,并与其交互使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为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回应并提供智力支持,学界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于乡村治理、乡村产业振兴等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3. 研究方法与成果

乡村振兴研究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既有基于特定学科专业视角的学理探讨和政策分析,也有依托既有文献对乡村振兴研究状况进行整体性把握、全景式呈现和结构性表达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还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一批乡村振兴为研究主题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立项,一系列乡村振兴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研究前瞻

1.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未来乡村振兴研究应更加注重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乡村振兴的内涵、外延及其内在关系,构建完善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同时,要加强对特困地区的关注,深入研究这些地区乡村振兴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为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依据。

2.拓展研究方法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乡村振兴研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研究方法。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乡村振兴的成效进行量化评估;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公众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民意基础。

3.借鉴域外经验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乡村振兴研究应加强对域外乡村发展经验的借鉴和比较研究,吸收其有益成果,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4.关注新兴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新兴议题逐渐浮出水面。例如,“体育+扶贫”、“互联网+乡村振兴”等议题正成为研究热点。未来乡村振兴研究应关注这些新兴议题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特点,为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的建议。

四、结论

通过对CNKI和CSSCI中乡村振兴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借鉴域外经验并关注新兴议题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0)
上一篇 2024年 7月 25日 下午6:10
下一篇 2024年 7月 26日 上午8:12

猜你喜欢